
在政策预期的支撑下,港股大盘上周高台震荡,恒生指数全周微跌0.8%,收报16,589点。恒生科指全周上升2.6%,收报3,488点。
12个恒生综合行业分类指数中,工业及医疗保健上周上涨,综合企业、必需消费及电讯行业分类指数上周分别下跌3.2%、3.2%及3.1%,是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。
港股通上周净流入91.9亿港元,但流入目标主要还是以央国企为主,并大手抛售腾讯(700 HK)。
北向陆股通上周大幅流入235.5亿元人民币,陆股通流出A股的趋势自1月中下旬以来开始逆转,说明外资的信心有积极修复。
但是考虑到离岸人民币继续处于7.2的偏弱水平,我们暂时判断陆股通的回流是对冲基金为主。如果离岸人民币明显转强,中国M1同比增速及PPI持续回升,届时可预期传统的外资长线基金将回流港股A股。
港股估值受情绪面反弹有所回升,但是我们留意到指数层面的盈利预测在下修中。随着业绩期的来临,或面临盈利再下修风险,意味着恒指向上突破2023年2月以来的下跌通道顶部(17,200)的阻力较大,后续需要基本面数据转强以及更有力政策的配合。
3月全国“两会”将迎来重要政策窗口,在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发力后,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将接力加码,关注会否有更多扩内需促消费等倚重需求端的财政刺激,以及PSL续发、特别国债增发等政策。
市场的降息预期已完全向美联储的预测靠拢,专业配资平台本周公布2月的非农数据,但不管是CPI还是PCE,美国总体通胀继续呈现向下趋势。美联储改变的只是市场短期的降息预期,降息的大方向是确定的。当前联邦基金利率-核心PCE的实际利率达到2.7%,是2007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,考虑到过高的实际利率不利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,美联储仍有理由最快在年中开始降息。
策略上我们建议关注:
(1)在更多利好政策兑现和经济数据连续转强之前,继续持有高分红的能源(煤炭及石油)、公用事业;央国企电讯股受益于5G、AI等红利;
(2)全球经济扩张周期提振铜矿等原材料板块;黄金股有望受惠去美元化及实际利率回落的预期;
(3)中央财经委近期表示将推动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有望提振家电、汽车、工程机械等板块;
(4)香港楼市“撤辣”料受惠部分优质香港本地地产股以及银行股,增加港澳自由行城市有望带动本地零售股和保险股;
(5)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,生物医药或随市场情绪反弹。
上周公布的2月中国官方PMI数据弱于历年同期表现,但是2月财新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,与官方数据出现背离,背后或反映经济动能边际好转,但并不稳固。
2月官方制造业PMI报按月下跌0.1个百分点至49.1%,符合预期。由于春节假日因素影响,生产指数及新订单指数均处于荣枯线以下。出厂价格指数按月小幅回升至48.1%,厂家降价压力边际改善。大型企业维持较高景气度,中小型企业经营持续面临挑战。
2月非制造业PMI按月上升0.7个百分点至51.4%,好于预期的50.9%。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带动,与节日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。
2月服务业PMI上升至51.0%,但新订单指数则回落至46.7%,显示服务业的景气度放缓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财盛证券观点